延杭智能:智慧管理垃圾处理,数字治理新模式

来源:中国科技报道作者:时间:2021-08-18 20:46:09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数字浙江,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携手浙江之声对浙江省内中小微企业数字经济“弄潮儿”进行访谈,全方位展示全省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就。本期的访谈对象,是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杭智能”)的创始人、总经理刘江涛。

  从一个“有味道”的话题开始

    者:刘总,您好!是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延杭智能?

  刘江涛:延杭智能立足于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分类设备以及智慧物联云平台的研发制造,将环保装备制造与“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融合,是一家专注于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延杭智能希望通过垃圾处理装备物联网的研发制造,推动整个环境的改善。

    者: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听到很多热词,比如物联网、环保、装备制造等。但是很多人可能有疑问,有机垃圾分类处理用得上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么高大上的理念吗?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呢?

  刘江涛:并没有,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全链条产业上,因为垃圾的种类很复杂,需要很多人工来进行处理。但如果我们使用自动分拣技术,不仅能减少人工,还能提高垃圾分拣设备的处理和运作效率,而且能让分类的结果更加准确。

    者: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可能觉得垃圾分类处理中,只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这些垃圾的细分是有价值的。而厨余垃圾或者说有机垃圾,它也是有价值的吗?

  刘江涛:其实早在2016年,我国就提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2019年,我国发布了生活垃圾四分类标识,提出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厨余垃圾呢?因为厨余垃圾约占居民生活垃圾总量的40%。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产能不到2.5万吨/日,处理率不足10%,缺口巨大。这些厨余垃圾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容易产生臭气、滋生蚊虫病菌,对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伤害,应该得到最及时地收集、处置。而且,这些厨余垃圾因为含水、含油和盐分,一旦焚烧填埋,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污染大气,所以必须单独收集、处理。含油量高的厨余垃圾可以提炼其中的油脂作为生物柴油,还能用厨余垃圾进行沼气发电,实现能源再生。此外,经过处理后厨余垃圾,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回归土地,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因地制宜”的就地资源化解决方案

    者: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只有10%,那么剩下的90%怎么该怎么处理呢?目前大部分厨余垃圾都采用的是集中运输、异地处理的方式,延杭智能在这方面有没有另辟蹊径的处理方法?

  刘江涛:是的,大部分厨余垃圾采用集中运输、异地处理的方式。目前的处置能力的不足也就留给我们这些环保企业去发挥施展空间。

  根据我国“十四五”提出的相关政策,延杭智能推行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理路线的策略。但是,这并不与原有的处理方式互相冲突。因为原有集中化处理的策略,有30公里的收运距离的限制。一旦超出这个距离,就需要考虑单独建立分布式处理设施或就近处理设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就地化的分布式处理设施,是对集中化处理的一种有效补充。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深入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不断完善,在各省陆续落地,必将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垃圾处理市场将由目前以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行转变。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厨余垃圾向轻量化、小型化、就地处理的补充趋势前进。因为厨余垃圾液态流动的特性,很容易进行抛洒滴漏,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就地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后,厨余垃圾的集中运输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者:那么延杭智能是如何来做这些事情的呢?怎样提供轻量化、小型化、就地处理有机垃圾的解决方案?

  刘江涛:2016年,延杭智能借助浙江省农村地区厨余垃圾处理计划的政策“东风”,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市场契机,将环保装备制造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开启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及垃圾收运智慧化信息服务的研发,从此迈进环保信息化及装备制造领域。

  延杭智能基于成熟的有机垃圾“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技术,开发出的I—smart发酵优化控制系统,通过生化优化算法调节仓内温度、湿度、供氧量等,提高发酵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使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在72小时内快速分解,垃圾通过微生物降解后产出少部分的土壤改良剂。

    者:物联网或者互联网在厨余垃圾处理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刘江涛:物联网的功用主要体现在监管方面。一是体现在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减量的过程中。以前垃圾的发酵是通过人工估算,难以量化。现在,使用延杭智能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降解的过程,提高发酵效率。二是体现在降低能耗方面。这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是24小时运行的,以前靠人工坚守,现在只要通过PC端、手机端就能够实现对站房的监控。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报警,实现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运转设备,降低能耗。而且,物联网的监管不仅体现在设备的监管方面,更包括对垃圾分类和计量准确的监管,是厨余垃圾处理“全链条”的监管。延杭智能通过AI识别、图像识别等多种手段,解决了垃圾分类准确的监管;通过清运车辆GPS定位装置,对厨余垃圾计量准确和处置有效性进行监管。

  此外,需要通过物联网监管的不止是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有固废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也需要全量监管。因为对工业废弃物进行随意倾倒,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远远大于偷卸获得的蝇头小利。延杭智能将采用工业互联网或者大数据、物联网的方式来解决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问题,这也将是智慧城市运转的重要部分。

    者:可以具体描述一下,延杭智能是如何帮助一个社区、高速公路服务站或者村庄处理有机垃圾的具体场景吗?

  刘江涛: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配套处理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延杭智能致力于推进蔬菜、厨余、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垃圾的就地减量、就地资源化处理。例如,当地工矿企业或居民把垃圾收集在一起后,可以送到集中处置中心的处理设备。在那里,垃圾通过自动提升装置到达分拣平台,通过自动化和人工的方式,把其中的杂物剔除掉,再送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对垃圾进行破碎,将大粒径的垃圾进行粉碎,再通过脱水去油发酵装置,将垃圾的含水率控制在6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垃圾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能量并进行减量,最后变成稳定的产出物,可以做成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等进行资源循环。这样的就地减量、无害化甚至资源化的有机垃圾处理过程可以长期在小区内进行循环,让有机垃圾不再外运。

  智能设备,垃圾处理行业的蓝海

    者:那么,这样的物联网智能设备是否造价不菲?它的配置比例应该是怎么样的?

  刘江涛:厨余垃圾设备的设置比例,首先是按照吨位处理量来设置的,目前大概是每万人需要5吨的处理装备。需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配置。目前,小于5吨以下的垃圾处理装备,基本能够涵盖我国所有中小型应用场景,如社区、学校、机关食堂、工业园区、高速服务区等。

  关于设备造价的问题,首先,从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代价来看,设备的成本相对是较低的。其次,我国发布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既有设施向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低运行成本的现代化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方向改进。因此,未来的垃圾处理设备肯定是朝着轻量化、智能化且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的。

    者:我们看到,延杭智能的产品种类很丰富,有智能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智能垃圾计量设备等。这些产品有什么独特优势吗?延杭智能的运行系统是自己开发的吗?

  刘江涛:延杭智能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具有五大独特优势:一是机械部件的稳定性和先进性,运行持续稳定;二是智能化,新一代的设备控制系统搭载ARM芯片精准控制,实现统计管理、能耗管理、监控管理、故障报警等功能;三是设备的环境友好性,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废气废水均达到排放标准;四是占地面积少,建设周期快,有效降低成本投入;五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应用场景广泛,适用于社区、学校、宾馆、机关单位、医院、景区、服务区、餐饮机构以及果蔬农贸市场等一些列场景,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产品。

  2020年,延杭智能在产品和主营业务方面重新梳理和定位,形成了以智能厨余垃圾处理及垃圾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两线并举的主营业务路线。其中,围绕着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全链条的称重系统建设,推出了智慧化垃圾称重收运智慧化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物联网基础平台,用来链接各种设备和应用,以及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传感器。二是业务中台,支撑智慧环卫等各项业务。三是数据平台,汇集各项业务平台产生的数据,并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决策和统计等工作。四是应用平台,可视化展示各项应用,比如垃圾分类界面、全链条驾驶舱等。为了开发这个平台,延杭智能持续投入研发。因为我们希望平台开发出来后,不仅服务于自己,还能服务于更多的客户,比如智慧环卫企业、智慧园林企业以及智慧市政等相关产业机构。未来,我们秉承“物联网+环保”的理念,一方面服务于传统环保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向SaaS服务商垂直转型,进行远程管理专业维护,从数字环卫产业向数字环境产业渗透。

    者:听起来,延杭智能一边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一边也在收集各种数据,将数据沉淀下来。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刘江涛:延杭智能希望通过数据化手段,更加智慧、合理地管理垃圾处理的过程,就像杭州的智慧交通管理过程一样。比如,延杭智能在垃圾车上安装带有AI识别的计量装置,在垃圾桶上安装RFID标签。通过这样的数字化技术,每个垃圾桶大概多少重量,分类质量如何,来自哪里,这些数据都会上传智慧化垃圾称重收运智慧化信息后台,形成垃圾区域地图。通过数据的沉淀,预判产生垃圾的重量,清运垃圾车辆的路线规划,以及对垃圾分类有效监管等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实现。这是环境的数字治理模式,属于智慧城市的一种子系统。

  向着垃圾处理无感化的未来前进

    者:那么刘总,您如何评价自己选择的创业路径和方向?

  刘江涛:因为相对来说,垃圾的产生是一件永久的事情。避免“垃圾围城”,实现生态文明的治理,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希望通过从事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工作,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因此,我坚持选择的方向和赛道,是正确的。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农村等,另一类是各大商业客户。比如商业餐饮客户,通过对后厨垃圾进行智能化集中处理,实现了节约人工、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目标。

  我相信,从“十四五”开始,垃圾分类处理行业市场将会迎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这个行业有着很好的属性,但目前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起点还比较低。只要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带动更多的从业者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把环保装备制造和物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应用水平。

    者:作为业内人士,您觉得运用数字化技术,将能给垃圾处理行业的未来带来怎么样的场景?

  刘江涛:我畅想的场景是这样的。未来,从人们丢下垃圾的那一刻,社区里将看不到垃圾。人们只要提前做好垃圾的基本分类,然后丢到指定地点,垃圾就会自动通过垃圾处理装置,输送到社区的智能垃圾集中处理地下工厂。在这里,智能垃圾处理装置会自动进行资源化的减量处理,一部分变成有机肥投入社区园林绿化中,一部分进行资源回收,剩下的部分通过专门的智能运输车运走,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而且这样的场景,我相信未来3—5年内就会实现,居民将对垃圾处理无感。因为目前,浙江就已经开始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农村地区的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将这样就地化垃圾智能处理系统纳入建设体系;城市地区的未来社区也将考虑植入这样的垃圾处理场景。包括一些老旧社区的改造,也会把这方面考虑进去。

  【链接】

  延杭智能简介:目前,延杭智能核心产品包括智能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智慧垃圾分类设备、城市及农村智慧环卫物联云平台等,已经建成全国500+项目案例,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8个省,累计日处理量逾2000吨。未来,延杭智能将秉承智能装备,智慧物联,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环保装备及信息化服务商的企业愿景,引领绿色发展,助力生态赋能。

中国科技报道

上一篇:破解增收难题,亿邦智库发布《2021电子商务企业增收白皮书》

标签